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火药发明时间是什么(火药早在7世纪发明,但为啥得到宋朝才得以大规模应用?)

日期:2024-09-06 08:00:34     浏览: 100

话说咱们最早能在唐初孙思邈所著的丹经内伏硫磺法就能看到,古代炼丹士已经发现用硫磺、硝石外加碳化有机物(硫磺法中是加入皂角)混合后,用火点燃既能猛烈燃烧。

照理说吧,军事这块的技术总是被国家最为看重的。如果火药这玩意在当时就能显出巨大的军用价值,没道理得等个四五百年直到宋朝时期才开始将火药用在军事上。所以狗子这篇和大家啊捋捋火药的军事化为什么那么慢,它在这数百年里经历了啥。

现代咱们知道,黑火药中硝、硫、炭的最佳配比是在75%:10%:15%左右(其实我很怀疑一硝二硫三木炭的“一硝”指一斤硝,而硫炭的单位是两)。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硝,硝在火药燃烧中起到的是供氧助燃作用,就好比说汽车发动机得吸入更多的空气,油气在缸内才能更猛烈的燃烧,自然吸气不够用咱们就得上涡轮增压、机械增压来提高进气量。

但当时的火药配方是啥?


上图是公元808年炼丹家清虚用伏火矾法所炼的火药,红框处为配方。这配方很明显与现代黑火药配方完全不同,硝磺炭比例差不多是46%:46%:8%。

当然,这种火药烧是肯定能烧的起来,但硝比例也太少,用来纵火是没啥问题,比方我们能在唐末五代十国的《九国志,郑番传》中看到:

部将郑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但如果是用作爆炸还是走远了...

再到了北宋,也就是1040年那会。《武经总要》上到是也说到了一些火药配方如下

火药法:晋州硫黄十四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四两,浓油一分

硝硫炭的配比是50.6%:26.6%:22.8%,但这个配方依旧只是够烧,需要爆燃的话就得在空旷的环境中借助外部供氧才行。所以就北宋早期而言,火药撑死了就是弄个火球烧烧。但如果想要塞在枪管里或者是塞在陶罐里爆燃,那点硝不足以供氧助燃。这也是为啥火药刚问世的几百年里,一直没有作为主要军事武器使用的原因。

但战争永远是技术的催化剂,或许就是金兵南下,让火药终于变成了该有的模样。

绍兴二年(1132年),时任安陆县知县的兵法家陈规奉命镇守德安府。后《守城录》第四卷中有云:

又以火炮药造下长竹竿火枪二十馀条,撞枪、钩镰各数条,皆用两人共持一条,准备天桥近城,于战棚上下使用。

这里的竹竿火枪便是最早有记载的管型单兵火器的使用记录,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枪。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它说是以火炮药制作,虽然我没有在典籍中找到火炮药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但光从“炮”这个字来看,它一定是在火药的基础上增加了“爆”的特性,可能就是加入了更多的硝来供氧,使得火药能在竹管这种密闭空间中也能充分爆燃。

按照文字去理解,这种竹筒火枪像极了“突火枪”。但突火枪的在《宋史·兵志》中得到开庆元年(1259年)才出现,这已经是一百年多年后了,所以我寻思宋史的描述滞后了,《守城录》中显现火枪出现的时间更为靠谱。

总的来说,火药原本只是术士在炼丹时用“伏火”法降毒而出现的一种偶的产物。但从唐朝到五代十国乃至北宋早期,由于配方中的用作氧化剂的硝比例太少,仅能燃烧,不能燃爆,因此军事化用途有限。但到金兵南下,内乱四起时,古人开始尝试火药配比。

到明初时,《克敌武略荧惑神机》中描述火药的硝硫炭配比已经接近最佳配比,这也是明朝火器得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双十一保价是什么意思(双11的保价从何而来)

    双十一保价是什么意思(双11的保价从何而来)

  • 五险一金指的是哪五险哪一金,现在终于清楚明白是什么了

    五险一金指的是哪五险哪一金,现在终于清楚明白是什么了

  • 移动2g网络会停用吗(2G/3G网是非退不可吗?)

    移动2g网络会停用吗(2G/3G网是非退不可吗?)

  • 古代皇帝的名字大全(最杰出的10个皇帝)

    古代皇帝的名字大全(最杰出的10个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