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我们或许可得到一些解答。例如,人们普遍诟病续作改变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搞了什么“兰桂齐芳”等庸俗的东西,破坏了《红楼梦》结局的悲剧性。其实,不能胶柱鼓瑟地认为写人死净家败光才一定好。续作确实在观念上比前八十回保守得多,俗浊得多。但是作为小说,读它,不能只从观念上分类。“林妹妹一死,贾宝玉立即出家是一种写法。让林妹妹先死,宝玉经历了婚姻生活、科举考试、抄家败家、贾母凤姐迎春的相继去世及探春远嫁、妙玉被...之后才出家,即既历尽荣华富贵,也饱享了其他凡夫俗子梦寐以求的“幸福”之后再出家,也未必不高明。这样,宝玉虽在青年时期,却差不多经历了那个社会那个阶级的人所能经历的一切,之后再看透一切,舍弃一切,决绝出家,又有何不可呢?实际上,仅仅在情人死亡、失去精神支柱、失去“宝玉”的情况下出家,这其实是常人都能做得到的。
在失去了红尘的幸福以后看破红尘,这有什么稀奇?柳湘莲不就是这样吗?但宝玉不是柳湘莲,他是在失去了许多亦复得到了许多东西之后,是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而不可得,连与林妹妹梦中一会的愿望也实现不了,却又得到了许多按常人观点仍极令人羡慕的东西而不珍贵不留恋,在“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再也不能打动自己的情况下决绝而去的,难道这不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吗?宝玉唯--真正爱的是黛玉,这是无可怀疑的。但宝玉对宝钗对袭人对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绝非没有感情,绝非黛玉一死他便可以立即割舍一切的。写他和宝钗的诀别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还是合乎情理的。什么叫“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死了黛玉走了宝玉又死了贾母凤姐,这也就干净了。贾兰辈纵有一百个中举也影响不了“真干净”的空旷寂寞!因此上说,后四十回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的。
后四十回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前八十回的一个接续、收拢与温习。精彩绝伦的前八十回留下了那么多的伏笔,线头,人物与情节的发展契机。后四十回努力地顺藤生瓜,顺水而下。许多前八十回已露端倪的人和事在后四十回得到了交待,而这是很能满足读者的需要的。赵姨娘与马道婆用邪术暗害凤姐和宝玉,贾芹掌管水月庵,晴雯死前怡红院的一株海棠突然枯死,凤姐与邢夫人的过节,刘姥姥和凤姐的交谊,所有这一切在前八十回撒下了种结了蕾的人和事都在后四十回开花结果了。不论续作者是高鹗或不是高鹗,也不论续作有多少缺陷,仅此一点也已经难能可贵了。续作语言基本上与前八十回风格一致,情节大致上“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无来历”,续作者是下了大功夫死功夫的。按常理,能达到这一步也是不容易的。因此从接续如此一致上看,后四十回更像是高鹗或某人在曹雪芹的未完成的原稿上编辑加工的结果。
除了接续、收拢外,续作中最见精神的人物是贾母。前八十回中,除了宠爱凤姐宝玉,干预贾政教子外,贾母是个成天乐呵呵,享滑福、不管事的“老废物”——贾母对刘姥姥的自谦之语。恰恰在后四十回,在锦衣军抄家之后,贾母显示了她作为贾府的首脑、灵魂与支柱的作用。第一百零七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关键时刻贾母拿出自已个人的银钱接济各方,独撑大厦,共体时艰。而且还说:“你们别打量我是享得富贵受不得贫穷的人哪!不过这几年看着你们轰轰烈烈,我乐得都不管,说说笑笑,养身子罢......如今借此正好收敛,守住这个门头...”
贾母毕竟是第一代创业的荣国公长子贾代善之妻,创业维艰,贾母身上还沾染着一点创业者艰苦奋斗的传统。她懂得坏事变好事的道理,抄了家,正好借此收缩清理,去做那些平时做不得或难做的事情。这一点就已比贾赦贾政,王夫人王熙凤强上十倍。贾母在安慰凤姐时说:.....就是你的东西被人拿去,这也算不了什么呀。我带了些东西给你,任你自....”这是何等豁达,而且愈在多事之秋,愈注意抚慰团结“部属”,自比贾政王夫人平日既不管事又瞎干涉,遇事则把管事的凤姐贾琏埋怨一番高明的多。第一百零八回中贾母说:“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呢。”这种概括性的金玉良言,甚至是具有了大将风度、政治家风度。
正因为续作四十回以新的高度塑造了贾母,赋予了贾母以新的精神品质精神内容,所以贾母的死便给人以大厦将倾之感。当然,既然是续作,它毕竟与原作有了差异和差距。续作的最大缺陷在于艺术灵气的缺乏。整个续作写得缺乏一种艺术生命,缺少贯注的生气、独到的发现、奇妙的细节、别致的处理,令人边读边欲跳起的那种紧张的激情、艺术才能、艺术想象的喷发。
前八十回中写凤姐出场,写宝玉黛玉的会见,写芦雪亭联诗,写晴雯补袭.....所有这些都充满一种内在的艺术魅力,整个篇章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奇妙的、充满纵横捭阖,浸满血泪欢笑的世界。而这种达到了极致的艺术生命力,到了续作之中,却一下子变得杳然无踪,再难寻觅了,这不能不说是续作最大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