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三十六计作者及简介(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

日期:2024-10-15 08:15:23     浏览: 100

谈到三十六计,有些朋友想当然的把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混为一谈。事实上, 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两书相差了一千一百多年。《孙子兵法》成书于公元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阖闾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被奉为中国兵家战略经典指南。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是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

《孙子兵法》主要战略思想如下: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虚实〉篇)

•慎战的思想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火攻〉篇)

•全争的思想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谋攻〉篇)

•先胜的思想 “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皆〈形〉篇)

•推演的思想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 《孙子兵法》认为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不可不研究明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认为: 战争,正面战场上的军事行为以及战斗。是资源消耗战(日费千金)、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正面战场的战斗,即使能够击溃敌军,己方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最佳的胜利就是不战而胜,也就是不通过正面战斗,而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对敌军进行消耗从而击溃敌人(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孙子兵法》最早在兵法上提出军事情报的重要性,他主张: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一方面要用各种方法(包括派间谍)获取、探取敌方军情、军力、部署、动向、补给,同时将本身的军情严格保密,或发放假军情,虚虚实实,诈骗敌方,令敌方信假为真。

《孙子兵法》强调备战。(故用兵之法,勿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勿恃敌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孙子兵法》说最上等的作战是运用谋略,其次是运用外交手段,再其次是动用军事威吓,最下等的作战是强攻城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时常有譬喻式的描述,诸如他注重势与节(集量与时机的作战计划),形容前者,如湍急河水上的漂石,后者如飞鸟攻击猎物;其中最有名者,乃后来被武田信玄所使用的风林火山之旗:“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孙子兵法》主张,战争的胜利在于敌方露出破绽,有可趁之机。 《孙子兵法》指出,用兵在于正奇相用(凡战者,以正合,用奇胜。):正,可视之为按牌理出牌,奇,可视为不按牌理出牌,这两者没有一定规则,不需拘泥。 孙子主张,战场上的情况只有带兵的将领了解,明知道进攻会失败,故就算君主下令进攻也要思考违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谈到对败兵的处置,特别主张 “留其退路”,以避免绝地反扑。所以孙子主张:穷寇莫追,围师必阙。

•孙子指出:善用兵者行军时重视军队各位置的相互照应,要像率然(一种蛇类)一样可以首尾相救应。

•战场局势,类似出奇兵原则,孙子也主张“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意味要考量部队特色,适时激励拼死一搏的气势。这一点在后来汉韩信井陉之战,背水一战,大破赵国陈馀时使用。

•孙子认为兵无常势,就好像水一样,形势不同,所以可以因敌人的变化,而取得胜利,方能用兵如神。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

《三十六计》的作者为南朝宋国著名武将、山东金乡(今山东济宁金乡)人檀道济。檀道济(?—436)南朝宋国著名武将。初随刘裕起兵讨伐桓玄。西征桓玄残余,镇压卢循、徐道覆起义,立下战功,任太尉参军。416年,北伐后秦,任先锋,占洛阳。释放俘虏,感化后秦之民,奔归者众多。后率军进占潼关,与诸军共破姚绍,灭后秦。因功迁征虏将军。

宋武帝即位,以佐命之功,官至镇北将军、丹阳尹、南兖州刺史。少帝即位,受遗诏辅政。徐羡之等密谋废帝另立,召其入京参与其事。文帝即位,任其为征北将军。426年,文帝杀徐羡之等,派他讨伐荆州刺史谢晦,事平,任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431年,率军攻北魏,攻占河南后,又被魏军收复。檀道济遂率军北征,与魏军交战30余次,多获所胜。

战至历城梁王庄(今山东济南东郊王舍人庄之位置)时,由于魏军力量雄厚,檀道济军资匮乏,打算撤退。此时有投降北魏的人告密说檀军粮草已用尽,于是檀军内部人心惶惶,皆惧魏军趁势来攻。久经沙场的檀道济足智多谋,便趁夜间拿沙子当作粮食,边让人来称量,边高声呼筹计数,把量过的沙子堆成一堆堆的,又在沙堆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粮食。第二天,成堆的“粮食”便出现在檀军面前,来探风声的魏军回去便报告说檀军仍有成堆的粮食,檀军无粮的消息是假的。魏军将领听后惧怕,不敢追击,还将告密的人斩首示众。檀军借此安全撤退。这些土堆就是现在的粮冢,后人为纪念檀道济,又建檀公祠。 檀道济因其战功卓著,名高权重,被朝廷猜疑。436年遇害。被害时,愤怒投帻于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这是最早将”军队喻为长城“的名言,自毁长城的典故就出于此。

《三十六计》是战争战术指南,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计、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总之,千年兵书,沧海桑田,《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天才智慧,无论世界多么风云变幻,战火不息,这些战略计谋,都会给我们中国人提供了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的战略战术,这也是中国人的幸运和福份。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双十一保价是什么意思(双11的保价从何而来)

    双十一保价是什么意思(双11的保价从何而来)

  • 五险一金指的是哪五险哪一金,现在终于清楚明白是什么了

    五险一金指的是哪五险哪一金,现在终于清楚明白是什么了

  • 移动2g网络会停用吗(2G/3G网是非退不可吗?)

    移动2g网络会停用吗(2G/3G网是非退不可吗?)

  • 古代皇帝的名字大全(最杰出的10个皇帝)

    古代皇帝的名字大全(最杰出的10个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