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汉语词语,拼音:jiū chán,意思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出自《鹖冠子·世兵》:“祸乎福之所倚,福乎祸之所伏,祸与福如纠缠。”这是某度上的解释。
感觉本意上,纠缠一词应该是指一种相对应的关系,像是有点哲学的味道。用法上多用在情感方面,感情色彩上偏贬义。如果“望文生义”,不免让人以为这是件很缠手,很难清楚、明白和摆脱的一种关系。类似“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结。就如烈日焦灼下,炎热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那枝枝蔓蔓的豆角藤蔓缠绕着玉米杆一样,紧紧地,死死地,让人觉着不舒服。
然而,前几天有幸去画家朋友的工作室参观。
画家刚好完成了一幅新作品。是一个由多幅小油画组成的主题系列油画。就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96部短篇小说,由一条内在的线贯穿起来有机组合而成;同时,每一部小说本身,又独立成篇。画家的这个构思,非常了不起。
起初,他给自己的新作命名为“纠缠”,后觉不妥,准备另觅佳名。
画家朋友说,这两个字,感觉有点情绪化,有点把画作的格局变窄了。画家朋友对文词的理解和感悟也真深刻透辟。
对此,倒深有同感。
“纠缠”二字,,听着就让人感觉有点闹脾气,使性子,还有点“牛不吃草强按头”,甚至胡搅蛮缠之嫌。好端端一幅大画作,一下子显得极小家子气。对画家的改名之举,非常钦佩。
虽然我对绘画是门外汉,但画家的画作,看上去是很现代的抽象派的一类,是要表达一种关系。整个画面上的线条、浓淡,和黑白灰的主色调,其中内在的勾连、呼应,或者那种缠绕,等等,有说不清楚的情绪在升腾。赏画时,作为观画者,不由得会产生好多离奇古怪的想象。也许,这就是这画作的深刻和张力吧。
看着,看着,忽然觉得,生活中的好多事情,都如画家的新作一样,表象背后,有许许多多的说不清楚的千丝万缕、藕断丝连。具象中,隐隐透着抽象,令你猜想,还得凭观赏者或者置身其中的人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阅历和想象力,甚至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偶发灵感去脑补,去联系,去再创造,可能才会窥豹一斑。可能艺术的美就在于此,可以说是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完成了艺术品的价值升华。要不然,有人说,生活就是艺术。了不起的画作!
当然,好多观赏者,只担了名,而毫无欣赏之能力,之心情,说:看不懂,但越看不懂,越心怀敬意。猜想这大约就是画家的高深之处吧!也有干脆看不懂,从此不屑一顾,虽有点不尊重画作者,但也还算真实。既然,画家都认为画作有“纠缠”之意,那读者看不懂画作的纠缠之情也算是一种理解画意之情吧。
但小格局和大手笔,真的是不相匹配的。就像气宇轩昂的男子汉,带了一个红肚兜。有点滑稽,有点可笑,还觉着心酸。好像落魄的王子成了农夫。
不过,自从“量子纠缠”这一物理专业名词,在普罗大众里流行之后,人们便习惯了用“纠缠”和“碰撞”来表达事物之间的一种相互扰动,纠结在一起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冲撞并产生新的创造性的可能。
似乎泛化了纠缠的使用范围,但那原本的用法依然没变化。据说,这也可以是一种同源的心理感应。总之,这个词后来竟然有点神秘主义的气息了。也许画家朋友,在作画时,心里也一定充满了疑惑、焦虑、纠结和莫名的兴奋、欣喜和淋漓挥洒的快意吧。他一定也说不分明。
就像这宽广的世界,复杂的人心。然而有多复杂的人心,就有多叵测的想法。不要时时纠缠在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情绪中,不要拿自己的自以为是或者别人的漫不经心来折磨自己。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给的。若看透了,天地一片清澈;看不透,没关系,纠缠,碰撞,也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
做什么,都不要丢了自己的本真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