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信用体系是以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以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形成为动力;以信用服务行业主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为支撑;以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作保障的国家社会治理机制。
它的核心作用在于,记录社会主体信用状况,揭示社会主体信用优劣,警示社会主体信用风险,并整合全社会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可以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降低发展成本,降低发展风险,弘扬诚信文化。
二、基本概括
对于现代的市场交易环境而言,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接受信任的一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获得的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而上述时间期限也必须同时被授予信任的一方认可。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直接导致不少企业陷入危机。面对这种情况,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项当务之急。
三、功能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信用发挥作用的前提,它保证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遵循一定的规则达成交易,保证经济运行的公平和效率。功能有三种:
1.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记录;
2.社会信用体系具有揭示功能,能够扬善惩恶,提高经济效率;
3.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预警功能,能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
四、结构组成
社会信用体系包括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三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公共信用体系
公共信用体系就是政府信用体系。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全局来看,公共信用体系是影响社会全局的信用体系。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前提条件。公共信用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避免政府朝令夕改、倒债等失信行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
企业信用体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所以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体系的作用在于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督促企业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企业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信用数据库,它动态地记录了企业在经济交往中的信用信息。
个人信用体系
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信用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因此个人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它至少从两个方面对社会信用体系发挥作用:首先,它为授信者的个人授信提供信用信息;其次,它弥补了公共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体系的疏漏。个人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营运模式和企业数据库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查询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
五、政策措施
2019年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对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材料的有关行政许可事项应予即时办理,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政务服务窗口,探索开展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积极拓展信用报告应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更广泛、主动地应用信用报告。
二是加强事中环节信用监管。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特别是将失信记录建档留痕,做到可查可核可溯;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在“信用中国”网站或其他渠道上自愿注册信用信息;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信用监管提供更精准的依据;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
三是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督促失信市场主体限期整改,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坚决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四是强化信用监管的支撑保障。提升信用监管信息化建设水平,形成信用监管协同机制;大力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对信用监管的支撑作用,实现信用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切实加大信用信息安全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力度,积极引导行业组织和信用服务机构协同监管。
信,是为人立世之本,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因此,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践行诚信建设,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诚信的重要性
公共信用体系就是政府信用体系。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全局来看,公共信用体系是影响社会全局
“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衰”,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讲诚信者,遍行天下;失信者则寸步难行。诚信本身就是道德本源,诚信是道德的立脚点,建设良好道德,就要从诚信入手。诚信和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一个人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更加应该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道德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学习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为社会发展、再铸辉煌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经济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如何建设家庭诚信?
家庭是人生中重要的课堂,拥有良好家风、建设家庭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所需迈出的第一步。
一、讲清道理,培养家庭诚信意识
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到不故意渲染问题的严重性,更不要过早地对事情定性,对于家庭中产生的不诚信行为和现象要先分析产生的原因再进行纠正。要明确不讲诚信的危害性和消极后果,促使家庭成员产生抵触不讲诚信行为的心理。
二、着眼小事,及时纠正不诚信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可以互相监督,及时纠正不诚信行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通过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具体事例现身说法,告诉孩子什么是诚信的行为,什么是不诚信的行为。孩子在家庭中也需监督家长的不诚信行为,可通过沟通、谈心等形式来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建设家庭诚信。
如何建设学术诚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推动学术界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学术研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学术是所有学者共同的事业。同理,建设学术诚信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要想建设学术诚信,每一个学者在学术探索的路途中,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必须有执着坚守的精神,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在学术研究中,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到真的就是真的,不能把假的伪装成真的。学术研究是造福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必须严肃对待。每个学者在从事学术研究时,都要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做一个真诚的人、纯粹的人。
如何建设网络诚信?
互联网既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失信之所,只有让网络空间充满信任、积极健康,才能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互联网越是向前发展,“双刃剑”效应越是引人注目,就越需要扬长避短、兴利除害。
一、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络不能成为文明荒原,与现实社会一样,需要坚守和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让我们的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充满阳光。
二、诚信用网,人人有责
网络上的思想探讨本是常态,但面对当前一些片面极端的思潮、别有用心的言论,我们要拿出正义感和担当精神,理直气壮地倡导正确思想、驳斥错误言论。
三、依法上网,严格自律
网络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人人在网上知法守法,网络秩序才能规范,网络才能健康发展。我们要自觉对网上行为负责,讲诚信、守底线、不信谣、不传谣,远离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用自己的点滴努力,为诚信网络建设添砖加瓦。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
诚信是立业之基
让我们共同行动
捍卫我们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共同建设诚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