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食物名字的几大骗局,大家也许都能信手拈来几种: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肉,松露巧克力里没有松露,菠萝包里没有菠萝,红烧狮子头里没有狮子……
虽然说它们“骗人”,但是退一步讲,至少这些食物的名字里还有一部分真实代表了它们的做法或者是原料。
而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名字完完全全“仅供参考”的食物,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肥宅快乐水”——可口可乐(Coca Cola)。
“顾名思义”的过去
不得不说,可口可乐这个中文名音译得实在是太妙了,听名字就仿佛感受到了这种碳酸饮料饮之“可口”,心情“可乐”。
可口可乐能有今天的地位,当初的译者功不可没。然而,它的原名最初却没有这么多巧思,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可乐的两种主要成分摆在了一起,结合而成了它的名字。
这两种成分就是古柯和可乐果。
古柯(Erythroxylum novogranatense),是古柯科古柯属的灌木或小灌木。多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叶子的形状和味道均类似于茶叶。
也许这么说你还有些陌生,但如果说从古柯叶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毒品——可卡因,你是否就对它有全新的认识了呢?
早在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们便注意到,南美土人通过咀嚼古柯植物的叶子来提神。
1859年,奥地利化学家纽曼(Albert Neiman)通过精制提纯,从古柯叶中提取出一种物质,命名为可卡因(Cocaine)。在医疗中,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药剂中,如局部麻醉药或血管收缩剂和强烈的中枢兴奋剂。
在19到20世纪,由于药物管制还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可卡因因为其镇痛、提神等功效受到大众的追捧。美国的商人大规模制作可卡因酒出售,其使人兴奋的作用是一大卖点。
1886年禁酒令颁布后,美国一名叫约翰·斯蒂斯·彭伯顿(John Styth Pemberton)的药剂师在糖浆中加入可卡因和可乐果提取液,再辅以其他物质,制作出了一种无酒精饮料,即最初的可口可乐,作为药品在药店贩售。
1888年,彭伯顿医生把可口可乐的配方专利以2300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药材商阿萨·坎德勒(Asa Candler)——“可口可乐之父”。
这里说到的可乐果,就是可口可乐原始配方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
可乐果(Cola acuminata)是锦葵科、可乐果属常绿乔木,在非洲、印度、中国南方等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它的果实为绿色的结荚,表面是粗糙不平的疣状疤痕,里面包裹着6~10颗种子。
可乐果中含有咖啡因、可可碱、可乐果苷等成分,能够刺激中央神经系统和心脏,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因此和古柯叶一样,可乐果也被起源地西非的土著居民当做嗜好品来咀嚼食用,能够减轻饥饿感,提神,缓解疲劳。
“名不副实”的现在
读到这里你也许恍然大悟,怪不得可口可乐这么让人上瘾,原来是因为里面含有这两种刺激神经的物质。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注意这两种成分对身体的危害,减少饮用的频率呢?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可口可乐,早就已经不含可卡因或者可乐果成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它“名不副实”的原因。
在1903年,因为可卡因与吗啡有相似的高度成瘾性,可口可乐将古柯碱踢出了配料表。
1955年,又因为可乐果中含有的亚硝基物质具有致癌的风险,可口可乐放弃使用可乐果作为原料,转而使用人工香料和咖啡因来保持原有的风味和刺激作用。
现在的可口可乐,主要的成分包括糖、碳酸水(二氧化碳和水)、焦糖、磷酸、咖啡因,而其独特的一丝“药香”味主要来自野豌豆,生姜、含羞草、橘子树叶和香子兰皮等提取物混合而成的香料。
虽然主要的配料已经公之于众,但是可口可乐完整的配方却被严格保密,储存在可口可乐公司亚特兰大总部博物馆的保险箱里,全球只有不到5个人知道。
使人“快乐”使人“肥”
虽然现在的可口可乐不含可卡因和可乐果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是这也不代表我们就能随心所欲地把可乐喝个够。
首先,可乐里含有大量糖分,一瓶600毫升可乐里的糖分相当于13块方糖,经常饮用会增加人体进行糖代谢的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糖代谢的异常,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所谓“肥宅快乐水”中的“肥”字,也揭示了可乐中的糖分可能带来的后果——导致身材过度肥胖,从而引发身体机能的下降。
其次,可乐里含有的磷酸成分会在饮用的过程中损伤我们的牙齿,腐蚀牙釉质,使得牙齿更容易被染上颜色,形成所谓的“可乐牙”。磷酸还会影响人的胃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久而久之会造成骨骼钙质的流失,引发骨质疏松的问题。
而至于让人“快乐”的关键成分——咖啡因,能刺激神经,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会影响睡眠,并导致一定程度的上瘾。此外,可乐中大量的碳酸和气体也会危害胃和肠道。
不过,虽然描绘得有些可怕,但这些危害都是长期频繁饮用可口可乐导致的。如果你只是把可口可乐当作偶尔的消遣而不是“必需品”,就不必对它的危害太过忧心。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可口可乐的名字和来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呢?小编想说的是,还好当初第一个翻译它的人没有把Coca Cola翻译成“古柯叶饮料”或是“可卡因饮料”,不然这个名字若是沿用到现在,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啦!